机械阀门隔膜阀一起尝试:触摸生动的团史
发布时间:2024-06-24 19:16:34点击:
机械阀门隔膜阀机械阀门隔膜阀机械阀门隔膜阀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长春市委宣传部依据新《团章》编写的教材《团员课本》。
由冯文彬、主编的《西青救与青训班》,1938年8月由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出版,属于“青救丛书”的第五册。
4月27日,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分享了一条《70多年前怎么讲团课?长春团市委告诉你》推文,立即引发广大青年、团干读者的关注。与此同时,中央团校习青年工作思想教研部教师、中国青年运动史料研究中心主任李明龙的手机来电也多了起来。
原来,这篇推文首发在李明龙创建的微信公众号“触摸团史”上,各地同行致电,是想获得推文的转发授权。
每一个搞史料征集的人都有一个小小的梦想:自己建一个展览馆,将收藏的史料以及背后的故事呈现给更多人。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公众号日益成为与大众分享、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李明龙感受到,这将会是实现自己“建馆”梦想的新天地。
在中央团校的支持下,李明龙于2020年1月1日,开设微信公众号——“触摸团史”。公众号以“抢救原生态史料,走进共青团历史”为主旨,聚焦团史教育,介绍共青团史和青年运动史。
对于他来说,这个微信公众号更像个线上共青团史料馆。有学校领导、同事的支持,他的公众号自开设以来,关注度日增。为此,他特意将每篇原创推送的作者都标为学校的地址“西三环北路25号”。
1月1日,“触摸团史”的首发推送,是一份1947年胶东解放区油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志愿书。褶皱的纸张、略显模糊的字迹,诉说着解放战争时期共青团史料的故事。随后,公众号分别晒出东北解放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证、东北解放区青年团暂行团章等罕有的史料。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持续关注这一微信公众号发现,其推送内容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
重大节日、纪念日不缺席。这既符合新媒体传播的规律,体现出公众号本身的定位,又借助共青团相关史料展示宣传时代楷模、英雄人物,弘扬正能量。
1965年7月14日,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五班班长王杰,在帮助民兵地雷班军训时,炸药包意外爆炸,为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他舍身扑向炸药包,用23岁的宝贵生命,践行了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
当年11月6日,共青团中央下发“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学习毛主席的好战士王杰同志的活动”的通知。中国人民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也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军民向王杰同志学习。
2009年9月14日,王杰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9月25日,王杰入选“最美奋斗者”名单。
今年清明节当天,“触摸团史”推出当年《中国青年》杂志学习王杰同志专辑,并展示了、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王杰题词的内容,以此向所有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先烈们致敬。
“触摸团史”公众号还有一个特色,就是“鉴宝”。为此,李明龙专门现身说法,讲授鉴别技能。
在2月8日“触摸团史”的推送中,他特意展示了一份存有疑问的《立功簿》史料。
一本看上去是1956年由青年团三三一厂委员会颁发的《为社会主义建设立功簿》荣誉证书,无论从品相、规格、首页盖章、内页填写,以及所颁发单位来看,都属于一份很有收藏份量的实物,为何又存有疑虑呢?
原来,仔细端详会发现,证书本身没有问题,但立功者照片是后来贴上去的,分析纸张痕迹及所盖钢印等种种迹象,他推测,照片可能是其本人或是家属撕掉了,在流入市场后,为了卖个好价钱,商家用替代照片造了假。
不同形态的藏品,鉴别方法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鉴定者必须亲自“上手”(触摸),现场仔细察看实物。有时,仅凭网络或微信图片鉴定,很容易走眼。
李明龙想了个办法,读者摸不到,那就借自己之眼、之手,把最真实的感受告诉大家。
“为什么你看到我写那么细?什么纸张规格、尺寸、厚度,什么材料、什么感觉,说得很清楚。实际上这就叫代为‘触摸’了。力求通过我的讲述,传递给大家亲手触摸一样的感觉。”
实际上,“触摸团史”只是一个窗口,在它背后,不仅是大量实物的叠加,更是一个共青团史料研究者的长期知识储备和积淀。
另一方面,想要建立线上共青团史料馆,掌握相关领域知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李明龙认为,要有党史、国史、团史、青年运动史等相关知识背景,另外还要懂得收藏知识、文献知识,甚至考古知识。比如对纸制品的认知,又会涉及印刷、制版等一些相关知识。“没有这些相关知识积累,就无法鉴定判断它的所属年代、实物真伪、史料价值等重要信息,不了解实物背后的故事,你怎么写?”
学校领导和部门领导了解到他经常为了准备微信推送深更半夜还在翻实物、写文本,建议他组建相关团队,既是替他分担工作量,也是带动更多人参与、研究共青团史料;也有研究生主动参与进来,但是目前都只能在微信制作和运营方面进行协助,要想上手真正的内容生产,并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好的。
为了呈现出精美的共青团史料文化大餐,李明龙每天要花大量心思从众多藏品中选择合适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一个个共青团史料背后的故事。
几天前的一次推送中,李明龙在展示一位海军战士的《入团志愿书》时,不仅对史料本身的信息、大小、年代进行了解读,还拓展介绍了从解放战争到建国后,部队所用《入团志愿书》的印制规格、区别。
原来,建团早期,在部分部队尚未建立团支部的情况下,《入团志愿书》中“团支部大会讨论决定”一栏,可先由“党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来暂时替代。
这样的小故事还有不少,但小中见大,越发凸现共青团历史的厚重。“触摸团史”公众号一个重要的定位,就是通过普通实物唤起被遗忘的过去,引导广大青年、团干甚至更多人慢慢地、具体化地了解团的历史,了解青年运动史。
“不担心藏品数量不够支撑公众号持续输出。”李明龙介绍,经过长达十几年的收藏,他目前已征集有国内最多的有关中国共青团及青年运动实物史料。对于具体藏品数量,他风趣地表示,“按照目前的情况,现有史料365天不重样、不断更,发个几百年不成问题。”
给中央团校及地方团校一些老师提供教学素材及课堂“道具”,有的史料甚至引起同行的学术研究兴趣。各类设计精美的老奖状、中国最早一批铜质珐琅彩团徽、少数民族地区早期共青团史料……更多精彩的实物,目前还搁置在李明龙的共青团史料“库存”中。
战时青年训练班如何教学?学些什么内容?诸多共青团史料中,一本珍稀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与战时青年训练班》教材,向大家揭开了这一问题的面纱。
这本1938年8月15日由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出版的“青救丛书之五”,主编是冯文彬、。
根据书中介绍,战时青训班基本课程主要有:关于抗战的基本理论、军事课程、时事问题、国际政治等,教学主要由经过长征的老红军进行言传身教。参加的学员有从沦陷区逃出的青年,有从海外归来的爱国华侨,有工人、农民、店员、商贩、军官士兵、党部委员、工程师机械阀门隔膜阀、艺术家机械阀门隔膜阀,甚至还有出家人……
一本书、一幅画、甚至只言片语,作为共青团史料的组成部分,都会或多或少向人们呈现它所代表的那段历史故事,成千上万份实物所具有的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2012年“五四”前夕,中央团校举办纪念建团90周年专题文献文物展,展出珍贵实物300余件。展品包括老团章、老证章、宣誓词、团员证、介绍信、团费证等,均由李明龙提供。
2015年9月,由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主办、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共同承办的青春燃烧的岁月——共青团文献展中,包括共青团章程、入团志愿书、共青团奖状、离团纪念证、省市团校部分展品等17个专题、近百个展柜展出的千件珍贵实物,全部由李明龙提供。
他回忆,那一次的文献展,他从自己收藏的史料中先后筛选出2万余件,大家帮忙陆续带到山东,从中精选了2000多件准备展出。但是因实物实在太多,展柜有限,仅展出了不到1000件。
李明龙欣慰地看到,团史主题展览在人们想象中属于“冷门”,但是当这些生动的史料出现在展览中,一件件实物真真切切呈现在眼前,不少老师和学生都忍不住停下脚步多看一会儿。
实物征集,免不了“踩雷”。换个角度,把分析各类“新货”(“假货”之婉辞)当作一门学问去研究,却也是另一个视角的精彩。在李明龙“跨专业”收藏征集共青团、青年运动史料的十六七年实践中,遇到的各类“新货”无法计数,但他觉得,每次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提高机会。
一幅“文革”后期宣传画,规格6开,4色,印制精美,品相佳,画面反映的主题是贯彻落实伟大领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教导,主人公是个戴着“红小兵”袖章的小学女生……“是那个特殊年代的历史文化缩影”,于是他果断入手。
然而,当收到快递打开一看,却发现此幅宣传画是“新货”,随手束之高阁。平时,遇有“平价”的高仿或普通“新货”,他喜欢买回来存着,既可以作为史料文物鉴定备存的反面警示样本资料,又可以上课时给学生“现场说法”打打假。
他还曾考虑,等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出本伪品汇集,以供藏界新人研习真伪鉴别。
这些年,李明龙紧迫感增强,加大了征集力度,经常为了寻觅到一件有价值的藏品,在众多红色收藏微信群里流连到深夜。为了淘到更多流失在社会上的共青团史料,他利用节假日去各地线下市场“扫货”。京内外收藏圈的藏友们也热情帮他“进货”,打听“货源”信息。
为了一件珍贵的史料,他会推心置腹和持有者交流,讲自己对共青团史料的情感、分析放在对方手中和自己手中对实物本身不同作用的发挥;也会以礼相待,请对方坐下来,一起聊聊对史料的理解。时间长了,有些摆地摊的小商贩到了北京会先通知他,让他挑选完然后再拿去卖。
当年,他看上一名资深藏家手里的一张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老奖状,图案设计漂亮活泼,富有个性,但对方只允许欣赏,连拍照都不行。千磨万磨,对方始终舍不得割爱,不得已,最后他用自己珍藏多年的一份有名人签发的民国毕业证书作了交换,双方都难以割舍自己的心爱之物,只得以这种双方都痛苦的方式“成全”对方。
有时候,并非是市场价值高低的问题,而是“我心中,你最美”。但更多时候,却难免为价格所困。
以前,他还专门收集、研究清代民国老发票、老税票、老账簿,也是国内这个领域的藏家之一。近些年,为了有更多精力财力收藏抢救共青团史料,他几乎停止了原来的兴趣爱好而转型。“我全买了共青团的东西,因为我觉得再不买以后更买不到了”。
“收藏市场越来越萎缩,过去的繁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好多东西总量在,但是市场极少流通了。”李明龙解释,随着红色文献收藏热度火爆,共青团相关的大部分史料也都沉淀到了收藏家手中,还有好多珍贵藏品被有实力的藏家雪藏,或者压在卖家手里暂时不出货。
“像团章、入团志愿书、奖状、团员证等,光划分不同的主题就得有上百种,每个主题下的内容都要找齐谈何容易,即使只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出来也很困难。”李明龙一有时间就在各个微信群搜集相关文献史料,或联络询问相熟的各地卖家和藏友。“碰到微信群里一些重要的东西,还得不停地盯着,怕价格没谈拢先被别人‘抢了去’,再想‘赎’回来,就要花高出翻倍的价格”。
“百年无废纸”。时光流逝,斯人不再,这些“过时”的老纸张却被留存了下来,有了共同的名字——“共青团史料”。如今,它们以一份份原生态史料的形象出现,用独特的方式记录并讲述着不同时代青年的青春故事。
“这是不同的团徽,这些是入团志愿书,大家看,还有这些印有毛主席头像的奖状,多漂亮呀!”在一堂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生讲授的《中国收藏文化与鉴赏》课上,他向大家讲解不同主题的共青团史料知识。
“带一些相关的实物到课堂,可以让大家通过眼观、触摸、闻味道等方式真真切切感受到这些文献的存在,激发大家的兴趣,也鼓励大家去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献。”李明龙希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培养大家对共青团史料的保护意识。
“不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两节实践课,我专门带大家去实地考察,到文物收藏市场‘鉴宝’。”李明龙介绍,“在中央团校改革之前,学校还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的时候,每次开课第一节课我都和大家建立‘校园收藏’微信群,便于随时讨论。”有的学生熟悉收藏市场后,经常自己带同学一起去潘家园、报国寺等知名市场淘早期团章、团徽什么的。遇到不知真假的东西,第一时间发图片请李老师帮忙“掌掌眼”,竟然慢慢喜欢上共青团史料收藏这一冷门题材。
文献作为印证历史的实物与依据,积淀和浓缩了历史文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可以说是一定时期某一方面的历史重现。
共青团史料作为众多文献中的一种,特指各个时期共青团工作、活动的不可再生的实物,有着其独特而重要的意义,内容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共青团图书、报刊及文件资料,也包含其他形式存在的涉及共青团工作、活动的各类实物。
但另一方面,这些东西又都看似普通,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文玩古董那样被人们珍视,也最易流失。特别是由于年代久远、鲜有使用、单位搬迁、机构调整或者随意处置等种种原因,各级团组织单位内部对于共青团史料收集与归档并不是太重视和完善。在李明龙看来,这种分散的个人保存并不利于共青团史料的系统收集整理。“七零八落的,遇到一些不懂或者不感兴趣的人,他们肯定不会重视,说不定就当废纸卖了。”收藏只是一个途径,此前10多年,他在这方面所做的更多工作都是在抢救原生态史料。
是不是能从这些共青团史料中汲取精华,运用到当下工作中,找到共青团、青年工作新路径?李明龙也在不断思考,探寻能够运用前人智慧,帮助更好开展当下工作的方式方法。
“可讲团课容易,讲好团课难,怎样把团课讲得让团员和青年想听、爱听、兴奋、共振、解渴、过瘾,绝对是一门专业艺术活。”70多年前,团组织是如何开展团课教育的?李明龙介绍,“1949年12月编印的这本《团员课本》,你一定会赞口不绝,敬佩不已,情不自禁打call的”。
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后,为适应建团需要和团员教育,各级团组织编写了大量建团文献和团员教育类学习书籍。这本由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长春市委宣传部依据新《团章》编写的《团员课本》,即是当时的优秀团课教材之一。
“一年来,我们在工厂、农村中关于团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得不够,因而工厂、农村中的团员,对团的一些基本知识认识模糊,妨碍了团的工作的开展。这本‘团员课本’,就是将有关团的一些基本知识,用比较浅显的词句编写成的,作为工厂、农村中团员的学习材料”。
“教学时,应当根据对象的文化程度,先把课文的大意讲一下,提出问题,启发大家发言讨论,避免生硬的讲授。在每一课的后边,都有几句押韵的句子,是每课的中心意思,要使大家念熟记住”。
在这本《团员课本》中,共设计了14课,并附有团员青年关心的10个具体问题。
每课内容都是由课文、课文中心思想概括和课堂讨论问题三部分组成。李明龙介绍,这种团课教育教学模式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比较盛行,颇受青年欢迎,正是因为适应了当时“大字识不了几个”的半文盲甚至是文盲的青年群体需求。
由于感到教材内容编写生动有趣,符合青年群体需求,李明龙特意摘选了部分课程内容,拿着放大镜辨认有点模糊的字迹,逐字逐句重新在电脑上敲了一遍。“确实是感觉这个东西好,估计不少团干、青年会比较感兴趣,但是从照片上看又不是很清晰,就不怕麻烦重新梳理了一遍”。
这样能够引发大家对当下工作进行思考的宝贵史料,在李明龙的共青团史料库存中也有不少。
这份违纪案件处理文件显示,当事人王××,时年25岁,1952年12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由于个人理想信念丧失,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王××出现堕落腐化、贪图个人享受等违法违纪问题。经组织上安排专人审核账务,发现王××先后共计贪污214万余元(旧币)。当贪污事实被彻底揭露后,其态度并不老实,不积极配合组织调查,虽经组织多次教育谈话,但对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仍认识不够,存有侥幸心理。
让李明龙意外的是,他把这些史料放到公众号后,有家地方团校同行很快联系他,表示看到这样的内容很受启发,希望能够进一步获取这方面的资料交流学习。
“历史是教科书,历史是清醒剂,用青年运动史和团史教育全团,这是当前团干教育培训中一个关键的任务。”中央团校习青年工作思想教研部主任吴庆和同事们在“触摸团史”公众号运行中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认为,这是当前共青团加强团史学习的创新载体。
吴庆介绍,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全团基层团干部团史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利用“触摸团史”公众号可以将这些团史资料“一竿子”推送给每个团员,运用到各级团组织的团史教育当中去。
吴庆说,“触摸团史”公众号对共青团改革的推动作用和对团课教学的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他举例说,对如何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比如,青年团要协助党和政府坚决贯彻婚姻法,到底怎么做呢?
他说,通过分析之前一篇推送中的相关史料可以看出,上世纪50年代的工作方法今天看来依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成为推动在青年中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宝贵经验,和现在的工作情况紧密相关。
“其实基层在进行团史教育、开展共青团工作时,可以在‘触摸团史’中寻找相应素材进行支撑,增加历史的厚重感,团史课的效果必然不同”。吴庆经常在关注、分享“触摸团史”相关内容的同时机械阀门隔膜阀,对基层团史教育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探索之余,李明龙期盼大家能够更多重视和保护浩如烟海的共青团史料。他说,“就目前整体情况看来,一些基层团组织的史料保存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前的一些资料很难收集整理。”他经常为遗失的珍贵史料感到惋惜,为收藏到破损的文献而心疼,当然,也更会因为得到一件寻找很久的实物而高兴地和周围人分享。